老年学员学习需求与教学供给的教学探索
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与手工作品的创作、实践活动集绘画、手工的教育功效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学习剪纸不仅可以继承传统,也对开启学员的心智、开发学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员的审美情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剪纸有的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有的需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有的又需要长时间的剪刻,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力。自晋江市老年大学设置了剪纸与手工课程,就吸引了许多老年朋友的加入。学习剪纸并不容易,不仅需要较强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员细心、静心、耐心的学习习惯。下面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就如何处理好老年学员学习需求与教学供给之间的矛盾点谈一些看法。
一、剪纸与手工课程的教学分析
剪纸与手工的对于没有读过书、写过字的学员来说,较容易掌握,很多学员不识字,也能剪出漂亮的剪纸作品,也对剪纸有着较大的兴趣。但是对于视觉、行动等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的学员来说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根据老年朋友的身心特点、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利于激发老年人在剪纸与手工的兴趣与热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供给和学员学习需求也存在着知识的供需配置问题。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供给和需求的有效配置程度上。新时代背景下,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日趋多元化,需求多元化则要求供给多元化,然而,现行的教学未能充分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必须重视学员需求的本体研究,尤其要对他们的多元目标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从本源上解决教学低效等问题,不能单从教的层面来研究老年学员教学改革,也就是说,应该更关注学员学习需求方面的研究,因为学员学习需求对教师的教学供给具有反拨作用。学员的多元化需求是教学供给改革的基础,也是教学改革的导向。目前,国内老年大学教学改革大部分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显然,这样的改革存在一定的弊端,没有充分考量学员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学低效等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剪纸与手工的教学困境
1.主题内容固化,缺乏创新
剪纸艺术以往在民间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剪纸艺术逐渐陷入了传统固化的困境,难以进行保护与传承。一方面,剪纸创作的设计方面缺乏新鲜活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慢节奏的剪纸艺术逐渐走向边缘化,难以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导致剪纸无法创作出紧跟时代发展的内容主题。另一方,课堂剪纸教学具有局限性。剪纸艺术大多是某一地区人们代代相传下来的,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基本的剪纸程序。课堂教学大多只是遵照长久形成的规律进行创作,再加上自身受教育水平的影响,难以具备新时代的创新思维,实现剪纸艺术的优化发展,教学内容单一,不够丰富。
2.传播渠道单一,缺乏效率
要想实现剪纸与手工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那么就需要以更加多元化的途径对剪纸艺术进行传播,帮助学员们了解剪纸艺术。但是当前存在传播渠道单一、传播效率较低的问题。剪纸艺术已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及政府的重视,也开展了许多官方宣传,但是面对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学员们接受信息速度加快的同时遗忘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剪纸艺术的传播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行动,更应结合社会与学员们的支持,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手段,从多角度对学员的剪纸作品进行多元化传播。
3.学习队伍不足,缺乏人才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慢节奏的传统艺术,在当下的快餐式文化背景中显得格格不入,导致其无法真正融入当下老年人的生活中,自然也缺乏力量接下传承和保护重担。班级新老学员参差不齐的剪纸水平,让老师有点束手无策,新学员才学不足一学期,要掌握基础,剪纸技术水平不足。老学员学习多年,水平较高,更要创作设计作品参加各项剪纸比赛。两者无法兼顾,导致学员学习得不到满足,每学期学员流失较多。有的子女也不支持父母亲沉迷剪纸,怕伤眼睛,剪纸太久会伤骨头,影响身体健康,难以坚持。
三、剪纸与手工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索
1.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法
老年学员直观思维能力较强,往往排斥泛泛的理论讲解。因此,在老年剪纸与手工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减少理论灌输,而是以老年学员为主体,加强示范性的直观实践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剪纸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鼓励学员在模仿教师的制作过程和作品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对剪纸手工作品进行独立的再加工创造,通过剪纸作品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教师应侧重让学员的个性成为创造的发光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创造潜能。
2.培养专业人才,打造剪纸品牌
学校和教师渗入人文关怀的因子,才能真正造福老年学习者,助力老年教育蓬勃发展,不然很可能变相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和障碍。剪纸教学要融合民族文化意识和当前的教育形式,让学员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剪纸手工设计能力。这样一来,既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提升学员的创作理念与创新能力,让学员的审美视野更加广阔,促使他们创作出更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纸设计作品。
学校举办有关剪纸艺术的校园文化节活动,通过剪纸舞蹈表演、作品展示等环节,提高学员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为培养剪纸艺术传承人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剪纸品牌带动人才发展。剪纸作为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艺术形式,与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方式相结合,创造“流量式”剪纸品牌。在学校的剪纸品牌形成过程中,促进剪纸课程的保护与传承。
3.提供智能化,反馈学习效果
当下,“智能化”已经成为高频词,融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智能化不仅是指科技的日新月异,更是指文化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它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并由此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化——智能文化。”欲实现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活态传承,须借助智能化手段实现非遗文化和产业的双向赋能,进而将非遗文化打造成智能非遗文化。
晋江市老年大学在2021之初,便推广“网上老年大学”APP,该应用软件集学员课程学习、直播欣赏、咨询服务答疑等多重功效于一身,能让学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学习。智能化时代的剪纸课程不仅让师生间的沟通更加简单,更实现了剪纸教学研究跨越时空,打造智能化老年剪纸直播课堂,现代智能技术在老年教育中落到实处,须赋以老年剪纸教学的数字化建设。依托智能化老年剪纸直播课堂,打造微课教学资源库,助力“智能助老、智能养老”,帮助老年人掌握现代化技术手段,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生活便利和情趣。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实操课程资源库,老年学员可以通过示范操作一步步实操剪纸,了解并掌握剪纸方法与操作流程,创设了剪纸情景,以营造老年学员不断实操练习剪纸的模拟环境,直至熟练掌握剪纸技能。
4.开发评价机制,助力教学平台
老年学员由于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老年智能化教育平台的操控将是影响老年学员是否适应智能化学习的一项关键方面。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智能化剪纸教学应更加重视及时、全面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我们要根据老年学员个性化的评价需求,关注到老年学员学习剪纸条件的差异性,研究基于互联网的老年智能化教育教学服务模式,完善个性化智能服务。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的个性化评价教学服务,为老年学员提供选课辅导、课程学习过程指导、咨询等,将有效缓解其在智能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为老年智能化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当前经济社会的积极人口老龄化创造条件。利用智能化评价、情景化评估、生动化评价等现代化剪纸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学员的教学评价质量,从而更好地充分调动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
在国家积极筹建国家老年大学的进程中,我国老年教育已经进入了“转型提质”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新型老年大学体系。老年学员学习需求与教学供给的教学探索,能够促使剪纸艺术呈现传统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征,使得学员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对于保护与传承剪纸艺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学校要在重视剪纸艺术的基础上,鼓励学员创新发展思维,最大程度地整合剪纸与手工资源,实现其共享发展与传播,从而推动剪纸与手工的学习。因此,老年学员教学改革应该更加关注学员的需求和国家社会的需求,实现知识供给与需求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