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大学现实需求的声乐教学探索
一、把握老年学员的学习心理需求,开发符合现实需求的课程
人口统计数据表明,年轻老人的年龄范围为65~74岁,年老老人为75~84岁。我国传统观点是以女性满50周岁,男性满60周岁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为界定老年人的基本参照。老年大学的招生对象也是以退休年龄作为基本参照,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弹性设置招生门槛。据老年大学的招生报名统计,50岁~80是老年大学主要的教学对象。这一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 物质充沛与精神空虚的博弈平衡,对于刚退休的老人而言,突然改变的生活节奏会激发较为强烈的心理空虚感并产生焦虑、迷茫、习得性无助感等心理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文明健康的方式来分散、化解心理困境,进入老年大学展开学习就是非常合理健康的方式。
2.自我塑造与社会性交往的需求。人是社会中的人,具有强烈的
社会性特征,一旦离开人际交流、社会交往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疾病危害健康,因此通过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学习能延续健康的社会关系促进身心发展。
3.自我价值的再次强化。已退休的老年人在过去的工作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但是退休离岗之后的一段时间不再融入原来的人际活动之中,由此造成对自我认知偏离容易恍惚迷失,进入老年大学展开新的课程学习活动能有效促进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从而找回自我、寻回自信。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老年人的学习动机还是较强烈的,要充分发挥课堂学习中的交流互动作用,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不能搞“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在老年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应当以开设集体课为主的同时适当开展小班制的授课模式。
二、正视老年学员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重课堂体验提升教学的情感体验价值。
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同于传统的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以知识的输送和经验传递为主要目的。它是基于情感教学+情绪体验+技能习得于一体的多重教学目标。让学员愉快的走进课堂,开心的参与学习活动,满足的离开教室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师生共创一节生动、活力、充实的生态课堂是教学目标的最高落实。把握老年学员身心特点主要体现在正确认识到老年人身体机能处在不断退化的过程中,眼、耳、手、足等肢体控制能力不断在退化,心灵较为敏感脆弱、自尊心强烈容易感受到挫败感,希望得到肯定、赞扬、鼓励等正面积极的心理支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努力创建自身积极的心理状态要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地对待老年学员的学习过程。构建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尤其重要,要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实施、互动、生成,也要重视课堂评价机制,重视精神激励评价和评价的多样化,也要重视课堂及时公开激励性评价与个体建设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不可仅专注于学科知识输送简化知识的传输过程,而应该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知识,让知识伴随能力共同成长。
三、从学科建设的视角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员课堂参与感,在实践中提升学习获得感。
以声乐课为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提升;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满足学员需求,首先歌曲选择要具有艺术高度、审美高度、情感高度。可选择经典革命歌曲艺术歌曲例如:《沁园春·雪》《牧羊曲》《青玉案·元夕》《凤求凰》《小夜曲》,也可以选择具有丰富情感风格鲜明的民歌如:《采茶扑蝶》《赶牲灵》《茉莉花》《太阳出来喜洋洋》《乌苏里船歌》,还可以选择优秀的网络歌曲如:《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贝加尔湖畔》《美人吟》《三连音之歌》《雪落下的声音》等。对于课堂教学的歌曲选择既要体现时代性也要体现民主性,可以是教师备课时根据学情选择的曲目,也可以听取学员的意见,以民主推荐的形势来选择教学曲目。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学员参与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员的课堂学习动力。
强化音乐素养能力塑造,针对学员艺术素养的能力水平层次差异化,进行培优补差式的教学设计。注重读谱能力教学,强化节奏感知能力的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发现老年大学的学员在歌唱教学中常常出现演唱节奏不准确、速度不稳定、节拍不清晰等现象,因此有必要重视音乐基本素养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出常用的基本节奏型并进行节奏教学。进行节拍律动教学,让学员准确感知3/4拍、2/4拍、4/4拍的节拍强弱规律。在课堂歌唱学习中强化学员击拍演唱的良好习惯,从实践体验的角度让学员多参与、多练习,最终实现歌唱中准确把握歌曲节奏能力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以实际歌曲教学带动素养能力塑造,进行“处方式”的教学设计。例如针对老年学员感知二八节奏x x和三连音节奏x x x模糊不清的实际问题,笔者选择了网络热门歌曲《三连音之歌》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歌唱中对比感受两种不同节奏型的演唱差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谱例如下:
活动化设计教学环节、精细设计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员,重视强化课程的体验度、氛围感。通过小组演唱、声部演唱、个人独唱、师生合唱、律动演唱等活动形势,让每个学员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每一节课都能有学员积极主动上台示范和师生互动交流。学员有获得尊重、肯定、激励和自我价值感的心理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优化课堂评价机制,多鼓励表扬学习认真的学员,采用拍照、录视频、发抖音、发朋友圈等形式可以有效的开发自我效能感和激励学员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搭建平台,促进课程建设。老年学员之所以乐于报名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学习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充实丰富生活经历,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学校活动,满足社会交际的需求,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还有一个方面在参与学习活动能够排解消极情绪,构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设定阶段性的活动任务能够有效驱动学习效能,以任务驱动每一位学员专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例如:构建交流表演的汇报展演活动、音乐沙龙、小型音乐会、期末歌唱交流会等等交流活动。
优化学员进入与退出机制,面向社会拓展课程参与对象。老年大学是一个面向社会老年人的优秀学习平台,具有众多的优势条件,因此发挥好平台的优势作用能构建良好的老年教育生态。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当前课程开设中存在部分常见的不良现象需要进行优化改革。例如:课堂出勤率不稳定、部分学位长期被老学员占据缺乏流动辗转的空间等问题,需要学校优化学员的进出机制,给学习态度好、出勤率高的学员在报名时给与方便,将霸占学位、缺席课程学习的学员清除退出。把有限的优势资源开放给更多的有学习欲望有参与兴趣的学员,如此能够进一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也有利于学校发展。
总结:当前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凸显对于老年大学的发展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所有参与老年教学的单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发掘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适应学员的学习需求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满足人民的需求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在此也勉励全体参与老年教育事业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不断勤于耕耘、不断用爱心浇灌老年教育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