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腰鼓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员学习目的
腰鼓课程传承传统文化,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老年朋友爱上腰鼓,并对其产生兴趣。通过专业的课程学习,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同时培养一支具有腰鼓表演能力的队伍,让老年学员展示个人风采和特色。老年学员学习腰鼓的目的:一是掌握拍打腰鼓的技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二是充实晚年生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由此可见,腰鼓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员学习目的是不矛盾的统一体。而对老年学员这个特殊的群体让两者在统一过程中又充满矛盾。
一、当前腰鼓课程教学面临的现状
1.学员年龄差。学员的年龄跨度很大,基本在50岁以上、78岁以下。不同年龄段学员学习腰鼓花样的喜好各不相同,65岁以下学员喜欢刚劲有力、招式复杂的“武”式拍打花样,如安塞腰鼓,动作豪放,踢、跳、跨步等;65岁以上的老年朋友则大多喜欢“文”式拍打花样,如传统腰鼓中踏步和行进步的腰鼓花样。
2.文化程度的差异。文化程度低的老年学员难以理解相对复杂的腰鼓花样,只能机械性地跟着一起拍打,对音乐节奏和鼓点的感受力不强。其次,对花样的名称不了解、记不清,往住花样名称跟动作对不上,需要反复说明,耐心指导带练才能完成。文化程度高或退休人员的学习能力就相对较强,她们能够准确地拍打腰鼓花样,并熟悉腰鼓花样名称,把所学的腰鼓花样应用到音乐腰鼓舞蹈中去。
3.行动记忆能力的差异。老年学员处于身体机能退化阶段,经常出现一学就会、一放就忘的现象。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下节课就忘记了,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一边学一边忘,时而正确,时而错误。有些学员行动能力受限,例如:部分学员腰椎不好,学习时本能地将就,尽可能地把腰部动作幅度降低;腿脚不好的学员跳跃动作、跨步动作会大打折扣,这样就会使她们在学习时花样拍打不到位,只能是把鼓点拍打正确,动作差不多就行。
4.新老学员基础差异。目前晋江市老年大学的腰鼓课程仅有一个教学班,新老学员参差不齐。有新生“小白”,也有学习数年的爱好者,甚至还有多达二十年学龄的“资深老将”,这部分学员能较好的完成课堂所学,拍打腰鼓得心应手。新学员就不同了,她们连腰鼓怎么背、鼓槌怎么拿都不会的,需要手把手一步一步教学,需从最基础的东西学习。新旧生一起上课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包括如何选用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两大难题。腰鼓课程现成的健身腰鼓规定套路很少,目前只有三套,已不能满足老年学员学习,创编老年学员喜欢的腰鼓课程内容迫在眉睫。
5.统一打法。有的学员在上老年大学之前已学过腰鼓,打法极具地方特色,但基本动作大同小异。为了便于教学,有必要统一基本动作拍打姿式,规范动作招式。如:右手向下击鼓后,手臂与身体成45度角;向上翻转右手腕鼓槌头与眉毛平齐;绸花要逆时针旋转;收鼓丁字步鼓绸搭肩、飘飞自如等,传统腰鼓要求鼓点分明,鼓槌挥动有节奏方法正确;安塞腰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它独特的拍打方法,起鼓收鼓拍打都有它的特点,只要标准统一了,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6.场地限制。腰鼓课程活动范围大,练习过程中声音较大,镲声鼓声,声声振耳,故场地条件、时间受限,周围有办公的不能练,有学校影响学生上课不能练,社区有年长者血压高不能练……这些因素导致学员们课外组织的训练受限,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腰鼓拍打技能。
二、解决策略与办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员达到学习目的,要善于让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同时依据学员能否达到学习目的来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达到两者完美统一,互相促进。在教与学的过程,我做了以下探索:
1.提升专业能力。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培训,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足够丰富的腰鼓拍打技能,提高腰鼓教学水平。灵活根据班级学员情况、年龄特点、兴趣需求等设计好课程教学目标,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一切困难来实现。同时要热心老年教育事业,树立自信心,做到爱岗敞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学科教学。关心爱护老年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用耐心讲解示范,让爱好这门课程的学员们学到知识,取得好成绩。
2.发挥学员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员之间形成了“一对多”的局面,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几十位年龄、健康、素质等不同老年学员,教学指导方式得多样化。对教授的每一个腰鼓动作都要详细讲解,不同方位展示授课,分组教学,便于学员吸收。比如:缠腰跳跃花样配合“乱开花”队形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员花样拍打正确无误,但和学员打配合时跟不上,现场挑选动作队形完全掌握的学员拍打整套动作,其她同学配合鼓点助威,呈现出精彩的“斗鼓”场面,充分发挥每个学员的特长,扬长避短,让学员们在学习腰鼓的过程中有成就感。
3.教学方法多样化。积极借鉴其它学科的表现形式来完成教学,让学员在快乐中轻松学习腰鼓。拍打腰鼓花样经常出现脚手配合不协调的情况,有些有难度的腰鼓动作怎么也学不会,很多学员有跳广场舞的习惯,帮助他们找到广场舞中比较相似的动作,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还可以穿插广场舞步伐或队形训练作为教学导入,学员通过广场舞,练习扭秧歌手脚协调性,解决学习中十字步和鼓点节奏分配不平衡的问题,鼓点自然而然就对上了,这组动作也就出现在腰鼓舞蹈的表演中。
4.教学内容有层次。老年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在腰鼓的教学内容中把花样的难易程度分为简单腰鼓花样和组合花样;在拍打方法上分为传统腰鼓和安塞腰鼓;在表演形式上分为场地鼓和音乐腰鼓舞蹈。让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 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学习目的。
5.教学不局限于课堂。适当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让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学习,同时教学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指导教学,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譬如:我们鼓励学员利用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发布他们的视频学习动态,老师可及时了解到学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员进行一对一辅导,让每个学员在拍打技能上有所提高。
7.丰富表演形式。腰鼓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培养老年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质,节日里应多组织腰鼓表演,让老年学员学以致用,提高文化修养、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舞台上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在展示表演的过程中注意节奏、韵律、情感的表达,老年朋友在表演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注意到节奏和步伐,忘记了队形,注意到完整的腰鼓花样而忽视情感的表达,参演的学员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精彩的节目呈现。
总之,教学目标与学员学习目的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能够真实地为老年学员所理解与接受,使学员的学习目的与教师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以确保学员能自主融入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克服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根据学员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员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能力,更好地把腰鼓这门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