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功利性老年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非功利性老年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郑明智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其对象是老年人,老年教育是素质教育,其特征是非功利性。老年教育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老年人再融入社会,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以学促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淡泊名利体现老年教育的自我实现。老年大学的学员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不断的修炼自己,使人生的第二春更加绚丽多彩。
一、老年教育是终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老年教育可以喻为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60岁离岗退休以后,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又拥有自己支配的足够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接受学习教育,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力,是人生充满自由和独立学习的阶段,通过学习教育,使老年人圆年轻时期的梦,继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过上有情趣的晚年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使老年人回归社会,充实人生,赋予新的生命力。老年教育既不是为了职务、职称,也不是为了学历、工资,而是为了寻求生活乐趣,回报社会从而得到自我实现。老年人上大学,可以实现自己在职时没有时间实现的愿望。在老年教育的教学中渗透着“情”和“趣”,这些都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教育以“学、乐、康”为目的,促进健康长寿是老年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以人为本”是老年教育的根本性原则
老年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满足老年人受教育需求为目标,则大大弱化了教育的功利性,老年人通过老年教育可能是通过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也可能只是为了享受学习过程、接受知识滋补、充实精神世界。老年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老年人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愿望。因此,不要以功利性眼光看待老年人上大学。,老年教育属于宽松型教育,既无升学压力又无就业压力,但老年人的期望值还是很高的,希望通过学习在精神上获得满足,生理上促进健康,行为上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应老年人学习非功利性、多元化和兴趣爱好各异的特点,以丰富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内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多方满足老年学员求知、求健、求乐、求为的人本教育特色。
1、课题设置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譬如:曲艺专业除了继承传统外,还要不断推陈出新,大讲特讲身边的好人好事,创作一些弘扬新时代主旋律的曲艺作品;声乐专业需扣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摄影专业以敏锐的视觉,用纪实摄影的手法捕捉和挖掘家乡及周围感人的事与物,传递正能量;保健专业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需求,推出健康老龄化教育的各种积极措施,特别是精神层面上的各种干预措施。
2、创建精品课程不是为创建而创建 创建精品课的目标是要打造主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员的内在动力,教与学比翼双飞,在精神层面上让老年学员有一个质的飞跃,创建的过程和手段要突出“精准”,最终目的要出“良品”,要对老年大学的教育起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创建精品课的道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而是继续前行的“进行曲”,在当前老年教育没有固定模式的情况下更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3、深层次互动达到心灵的美化与升华 传统的课堂浅层次互动是“一问一答”模式,学员回答缺乏深入思考问题,教师单纯作出“NO或YES”的评判,这种无争论的统一,就像潺潺溪流单线条,没有大海似的波涛汹涌。而深层次互动是“有问题、有方法、有创新”的模式,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例如:在声乐教学中,在歌曲的理解方面让学员多增加一些讨论与辩论,贯彻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譬如:歌曲创作于哪一个年代,表达什么主题思想,如何来精准演绎这首歌曲等等,在提高声乐水平的同时又能够陶冶情操获得快乐感,也可以由学员来点评学员的演唱,最后由老师精准总结等。通过深层次的互动使得师生的心灵、情感、人格达到美化与升华。
4、动静专业的有机结合达到相辅相成 老年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与范本,专业与专业之间不宜造成“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各个专业可以思考做一些专业之间的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成果,以免造成有的专业老是“十年一面孔”的局面。建议静、动专业可以有机结合:如:唱歌、功拳与养生;唱歌、舞蹈、体育与科学运动,都可以开展教学方面的相辅相成。当前,在动的专业热火朝天,静的专业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尤为值得去做一些探索。
三、融入社会是老年教育的终极目标
老年教育是一种别样的教育,和传统教育、正规教育、学历教育有所不同,她是老年人重新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支点。老年教育具有引导、助推老年人重新回归和融入主流社会的支点作用。老年人在老年大学学习,既不是单纯为了学技艺,也不是为谋职赚钱,最重要的是获得自己生活和精神的归属,让人生的第二春更加绚丽多彩。老年教育具有引导、帮助老年人实现“再社会化”的重要作用,是老年人重新回归和融入主流社会的有力助推器。众所周知,一个人要被社会接受,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学会和掌握通行于社会的基本规范和知识,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传统社会,老年人凭经验、阅历,是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通行无阻的,但在今天,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背景下,面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的生活,面对信息技术对周围一切的渗透和支配,老年人的传统优势大打折扣。只有学习和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才能够在社会生活中畅通无阻,真正融入主流社会。这就需要老年人继续学习,接受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再社会化”。老年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他们融入现代生活,在无形中起到了助推老年人“再社会化”的积极意义。老年教育这一继续教育就不仅是兴趣学习,也是老年人“再社会化”的大通道,是老年人过好现代生活的必修之课。老年教育要尽可能具有时代特色,既适应老年人群特殊需要又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助推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跟上时代和社会的步伐;
四、以学促为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奋斗目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正能量。以学“促”“为”,发挥老年作用,既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内容,调整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又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是老年大学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活动要经常化,老年大学除搞好教学外,还必须经常地、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益健康的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生命力、推动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只有开展好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老同志老有所为的作用,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晋江老年大学开办以来注重以学促为,每年的教学成果展示硕果累累,延伸、拓展第二、三课堂的各项活动精彩纷呈,各种文艺下乡,卫生咨询成为常态化。晋江老年大学注重多方位、多层次、有质量的提高基层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在带动晋江基层老年教育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五、淡泊名利体现老年教育的自我实现性质
老年教育的特征是非功利性的,是一种与“读书做官”或“书中自有黄金屋”绝然不同的追求。这种追求不是象牙塔式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与人的好生活和好社会理念共生,并联系在一起的。让人变得更有自由意识、更能独立思想、更理性、更宽容、更有修养,这是一种做人的成就,它本身就是价值的实现,是一个自我完足的目的,而不只是达到其他功利目的的手段,淡泊名利体现老年教育的自我实现性质。
走进老年大学的老年人有成千上万,动机和目的迥然不同,但凝聚在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十分明显,即不是为了拿专业文凭,也不是为了学点技术手艺到社会上赚钱,更不会是为了就业择业,没有丝毫的外在压力和诱惑,仅仅是为了追求实现自身的内心愿望和兴趣。
1、体现淡泊名利的游戏精神 动的专业学习中的愉悦快乐,主动性的参与——表现在主动性的张扬;不求名利的学习——体现了淡泊名利的游戏精神,是让人保持身心健康的一剂"天然良药"。例如:声乐活动中通过个唱与小组合唱,发挥个性张扬,体现个人与集体和谐相处,通过小组唱或大合唱展示,达到共同提高,磨合感情,展示正能量。通过个唱或小组唱、合唱相结合进行演唱能达到四个统一:彰显个性与和谐融洽的统一,演唱技巧与精神升华的统一,快乐愉悦与心灵健康的统一,磨合感情和共同提高的统一。老年人的声乐学习是超功利性、富有创新性,让人们凝聚在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舞蹈、体育、功拳等专业也是如此。在老年大学各个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是动的专业始终要贯穿一条原则——淡泊名利的游戏精神。
2、老年人不宜参加名利追逐 凡提到比赛,就会影响到情志,引起紧张、兴奋等情绪的波动。在比赛过程中,无论你的心态多么平稳,都存在竞争的活动,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易导致心源性猝死、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衰等病症,如果因竞争名次而导致生命意外的发生,就得不偿失了。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去参加各项活动,目的是重在参与,我参加,我快乐。
3、要倡导团队精神超越自我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实现价值同样也是老年人的追求,通过老年大学能够使老年人做到学为结合,以学促为,提高能力,为实现价值创造条件。例如习书练画、扭秧歌、跳跳舞、吹拉弹唱、功拳展示等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利用在老年大学学到的知识教育后代、帮助别人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学会了医学保健,防病、治病,增进了健康,为国家和家庭减轻了负担,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实现了自我价值。但是老年人更应该倡导团队精神,超越自我。公平合理,乐于助人,重视团队的利益,更能使老年人得到快乐和满足感,老年人在各种展示活动中更要摒除那种喜欢突出自我的个人风采,而不顾整体美观、和谐的不好习惯。
六、扣紧时代的主旋律促进老年学员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老年大学教育不仅要把专业教育搞好,同时还要把思想教育搞好,才能真正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把思想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内容放在重要位置,必须切实抓好。老年学员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他们不同程度的经历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洗礼,有着较高的觉悟,但他们退休后存在着“淡化政治”的倾向。因此,引导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珍惜荣誉和发扬荣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文明素质,组织他们唱红歌、营造良好文化阵地,焕发广大老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本单位、热爱小区的主流意识,使他们改变了退休后逐渐“淡化政治”的倾向,较好的实现了社会角色的转变,唤起了原来就固有的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年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老年大学的培养,使老年人做到性格合群,知识合时,健康状况与长寿时代合拍。强化道德教育,传播凡人善举,彰显道德力量,提升道德水平。老年教育是社会所必须的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老年教育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