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2025-03-27   星期四
时间
课程
地点
test

test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讨论

老年大学诗词教学的思考

* 来源: * 作者: 常青 * 发表时间: 2020-10-17 20:58:38 * 浏览: 130

老年大学诗词教学的思考

常青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它在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交流情感、享受艺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老年大学诗词教学如何面对新形势,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鹦鹉学舌,略述管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社会,尽心竭力,敬请行家指教。

一、 提升学识水平,加快前进步伐。

毛泽东曾经说过:“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

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怨而不伤,温柔敦厚嘛。”(见《毛泽东轶事》,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毛泽东还强调:“我看中国诗的出路恐怕是两条: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这两面都是提倡学习,结果要产生一个新诗。现在的新诗不成型,不引人注意,谁去读那个新诗,将来我看古典同民歌这两个东西结婚,产生第三个东西。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摘》第七册)

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导向,把握时代脉搏,提高社会效益。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岁月里,我们要认真钻研领会毛泽东诗

词的艺术风格及文艺理论,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促进当代诗词文化的繁荣发展。

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两者相辅相成。老年大学诗词教学要搞活第一课堂,在辅导学员诗词曲赋语法基础上,普及诗词阅读、诗词源流、诗词格律知识、诗词创作、诗词修改以及顶针、回文、递进、通感等修辞例说后,让更多诗词爱好者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要通过诗词学会的理论研讨,提高会员创作及鉴赏水平。将逻辑思维的语言转换为形象思维的语言,即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深刻的思想感情。例如《咏梅》诗:“千秋玉骨铁花开,百炼冰清香气来。傲雪凌霜寒岂惧,喷珠吐玉满情怀。”诗中“玉骨”、“铁花”、“冰清”、“香气”、“傲雪凌霜”和“喷珠吐玉”等意象群,都是形象思维的语言。要逐步克服概念化的语言,仿多创少,爱写大场面,千篇一律,现象罗列、章法呆板、语言雷同等毛病。

毛泽东诗词是当代诗词创作的典范,要系统组织学习其以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大爱之诗、大美之诗、大音之诗”就是从本质上概括了毛泽东诗词。围绕中华诗词学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体布局,即:以促进当代中华诗词事业的全面振兴与繁荣为中心;以实施精品战略,抓好普及工程为两个基本

 

 

点。加快诗教创先步伐,为晋江争创“诗词之乡”而努力。

二、 提高理论修养,加紧创新思路。

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成就和励志强国的时代精神及其对中华诗词

发展的指导意义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艺术作品要有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

大众的要求。

诗词的内容要创新,就是要像毛泽东说的那样“诗要形象思维,

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之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致陈毅》)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宋·朱熹《诗集传》)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

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殘。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不言山之高,却说它“离天三尺三”;不言山之壮,却说它如在江海翻卷的巨大波澜;不言山之坚固,却说它能顶住欲堕的天。这就是比的运用。先言群山壮景,力量象征,借以歌颂红军英雄气概,这就是兴。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更好地继承,两者必须兼重。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繁荣和发展中华诗词的关键。创新首先是内容上的创新,诗词内容

 

 

要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反映新意境、新思想、新情感,注入新题材、新语言、新风格。要延伸第二课堂,扩大生活视野,增广见闻,使创新成为有源之水。要训练求异思维,忌讳人云亦云。要有逆向思维,像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豪迈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提倡老有所为,加强服务意识

    我们正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盛世,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正确处理个人兴趣与事业发展的关系,不断升华个人兴趣。提高今人对古典诗词这种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的认知度,激发人们读诗词、学诗词的热情,不断促进诗词事业的繁荣。

不坚持诗词格律,不创作格律诗词,传承中华诗词将会成为一句

空话。只提倡吟诵古典诗词,而不提倡遵循诗词格律创作诗词,那是静态的继承。只有既提倡吟诵经典诗词,又提倡遵循格律创作诗词,那才是动态的传承。

要拓展第三课堂,以具体项目,例如计生宣传、生态文明、党史学习、企业创新等为载体,让诗词为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要提倡和鼓励老年人学会用诗笔言志抒情,既要不断提高自身学识水平,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出谋划策。要群策群力,不断提升刊物的质量,推出精品力作,展现诗教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