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与健身养生
浅谈太极与健身养生
苏彬彬
感恩生命中遇到的老年大学和功拳学会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让我走进了太极的,让我受益,无以为报、唯愿自已在有生之年把太极传承下去。太极拳集、健身、技击、修身养性于一体,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运动。长久坚持练习太极拳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提高生活质量有裨益。
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瑰宝、是蕴含着东方哲学思想韵味的生命科学,它还是中国武术的各个拳种当中,最具有代表性一个传统拳种,它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作为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学说,顺应人体的自然规律,强调使用结合。太极拳本身它是与精气神的内修为主体,与顺畅遂和的效果。以柔克刚为用、采用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技术、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技击奇效。这样一种具有深厚哲理和内含的和理念的拳种,是为太极拳。
1、太极拳的起势:它要求虚领顶劲,头微微顶起,含胸拨背这对我们长期坐在办公室、看电脑的脊椎胸椎出现问题的会有很大的帮助,还有起势收手、双沉下落、这样对我们肩关节都得到一定的锻炼,杨式太极拳起势可以作为重要的基本功来训练,对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掌握调身,调形、调吸。调吸就是调整心态,排除心中杂念,保持心神清静,调形就是调整体形引领正确姿势,保持身体立身中正,自然安舒,调吸就是调整呼吸和动作自然配合,保持呼吸自然顺畅,通过长期的练习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姿态,对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对于亚健康状况的人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健身作用,太极起势站立的时候,要挺起脊梁,要顶天立地,立身正气的感觉,与这种精神意识,来鼓励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的动作产生出气质保满,平行端桩。
2.太极拳中的云手: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健身动作,做起来思想恬静、意念集中、全身舒展、松弛、它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有促进和调解作用。太极拳云手与呼吸相结合,深长缓匀而有规律地鼓荡腹部,不仅有助于增大肺活量,而且使横膈膜对腑脏起到轻微按摩的作用。全部动作上起百会、下至会阴、自然中正,有利于督脉畅通、胃、肾等内脏器官的保健,上下肢的活动,以及重心的移动,可以增强气力。它具有全面的锻炼价值,所以养生家往往把它单独作为一种健身手段。
3.太极拳对拉拔长的运用:
最需注意的是对拉,不但体现在臂与臂和腿与腿之间,臂与腿之间也要对拉,如前手和后胯要形成对拉,像野马分宗、搂膝拗步等。另外、白鹤亮翅可体现右手和尾闾的对拉等等。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有对拉,可以逐一体会。
对拉拔长做好了,所有的关节都会松开,使自身的血脉经络通顺,气血流畅。所以练拳做到对拉拔长会有舒服感,并形成内劲。对拉拔长的运用,不但使练拳的外形舒展、漂亮、而且也是太极拳内劲的生成基础。练好了对拉拔长内劲自然生成。可以说,对拉拔长是太极拳内外兼修的关键!
4.太极拳的特点是什么:
轻松柔和。松是练好太极拳最基本的要求,松是柔的前提条件,安静沉稳。杨式、陈式太极拳对于松的程度要求都不如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对松的认识、它的领悟是空、松空理论、提到松净,练习当中怎样能体会到松柔、练二、三趟拳应该是微微出汗,打太极拳它从里面慢慢热、是里面的糖份转变热量随着出来的,表面的热量是我们身体排毒的过程。也就是说当你打几套拳以后感觉身上非常的舒服,这就是轻松柔和,就是太极拳的特点。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很符合中老年人练习。
5.慢练为养: 慢练人的气血能跟得上意识和动作的运行,能做到意到、气到、力到。柔练为养: 练太极拳要用意不用力,要柔和缓慢地练,这样能够使身体充分放松,有利于气血的运行。舒练为养: 身体舒展、精神放松、能使气血运行到四肢百骸。圆练为养: 练太极拳动作圆活、没有凸凹之处、这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动作和谐统一,能够舒活筋骨,所以要慢练。练每一遍太极拳的效果是与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凡是练过杨氏传统太极拳的人都会有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在全身骨节松开,用意不用力,意念高度集中指导下的四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式式均匀、缓慢的运动到第二段,身体已开始发热,微微出汗了,内气在体内已经发动遍布全身了。到第三段的练习中内气已周游全身,气机活跃,气催血行、有病的人内气就会冲击病灶(有病部位),起到治病的作用,无病的就强身健体,阴阳平衡。得到养生有效果。
6.注意放松不用拙力:放松就是体松,思想意识不紧张,你才能够指挥你的体松(放松是体松的前提),不用拙力这点是特别特别关注,僵劲用的是拙力,凡是用拙力的地方,都是属于肌肉比较紧张的状态,那么由于肌肉紧张,气血在那地方就不通畅,所以说你的气血不能流通全身,那么对你的健康当然就没有好处,也就是你想得到了太极拳对你身体有个保健作用,那么在这点上没有做好。就起不到作用,所以在打拳的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要求要达到舒展自然,体会沉灵稳健,松静自然和谐。
7.太极拳要求全身协调、浑身一体: 它要求根在于脚、发力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只有手足腰协调一致,浑然一体才能起到,上下相随流畅自然的作用。因此我们说外动于形、内动于静、神为主帅、身为驱动内外协调,最后达到意到、行到、气到,这样一种锻炼的效果。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太极给普遍反映大腿粗壮,正好是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运动,使人体如同增加了许多小水泵,帮助心脏工作,即减轻了心脏负担,又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重视加大人体下部运动量,重要的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而太极拳正是一项增强小腹和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挤压和舒张、拧挤压摩,使人体如同增加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人体第二心脏。人体约有70%的血液集中在下半身,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人体的下半身血液回流到心脏相对较慢,而小腿肚就像人体的一个气血发动机,能够加快气血回流,将血液送回心脏,以促进气血循环全身。养腿就是养命,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人的腿就好比树的根,根好树才能活着,腿好人才能健康。更好的保证人体的健康长寿。
8.倒撵猴一式:这个动作就是“逢转必沉",发沉劲的典型拳势,此外还有单鞭、云手、搬拦捶,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等等,凡有转身的动作,几乎都有下沉的身势。
杨氏传统太极拳中另一最明显的技术:“实脚转″也有别于其他太极拳。实脚转也是一种沉劲,实脚转身时,首先注意收沉实腿之胯,膝盖随沉胯稍后移,使小腿干垂直于脚面,减轻膝关节的压力,身体重心着力点,由实腿涌泉穴微微,向脚跟后移,这样不仅有利于实脚碾转,而且小腿垂直时,由于腰胯收沉后坐,由实腿的大腿承担大部分体重,也有助于分散减轻膝关节的压力,不至于产生膝关节韧带劳损。
9.总是有人抱怨:练太极苦很难坚持,不过是没找到太极的真谛,其实练太极跟晋江精神一样,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天注定的叫缘分,属于外力是不可控因素。自身条件、对拳理的悟性、对套路的把控和领悟、这些属于天分。为什么在练习的时候,有的人一下就找到感觉了,有的人练了好几年,才知道太极拳如何松,这都和人的天分有关。然而天分就像一见钟情的人终成眷属,很少。大部分没那么多天分的人,练习太极拳就要七分靠打拼了,打拼也就是自身努力、通过努力,天分也是可以挣到的!
打拼的关键在勤学和多练,勤学就是要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在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向老师请教,谨记老师讲解的每个步骤,不断巩固直到熟练。多练,就是多实践多练习,在训练的过程中,只有把每个动作多练几遍,多进行反复纠正,多看练得好的一些视频,才能慢慢找到感觉,挣到缺少的天分。相信每一个做到勤学和多练的学员,都会成为有天分的太极人。冬天时你会因怕冷而放弃练习太极拳么?你会因一段时间的忙碌而放弃练习么?成功的七分靠打拼,搞定晋江精神的秘诀在穷追不舍。你太极的精髓在勤学与多练,太极探索等你来践行,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才是最后,想要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处,就请你一定要坚持到底。
10.太极拳的全身运动以腰为轴,躯干转动带动全身联转。有助于锻炼命门,畅通督脉,充实肾气,肾气旺盛,命门火足,则人精力充沛,面有光泽,两眼有神。可以改善或提高人体活动的平衡性,减少老年人跌倒现象的发生。
其实,太极拳就是一种全民健身养生运动。人们聚在一起练太极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随着音乐舒拳走势,或两两推手“随曲就伸"舍己从人,粘连黏随,成为一种融洽感情的活动,一起练拳、交流、说笑、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太极拳以其绵缓斯文的运动风格,尤其容易增加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观念。相信你亲自感受一下,马上就会被它散发酌魅力所折服,坚持习练,就一定会受益良多。
赶快告诉下身边的朋友们,一起来练太极拳吧!
收势不仅是一个姿势:也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担当,是真正的涵养,长河悠远、岁月普照。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学员们、从今天起我们功拳学会太极的大家庭里,愉快的过好每一天,健康的生活每一秒,让我们做好每一件事,努力的练好每一遍拳,祝大家吉祥平安。
太极拳好,杨氏传统太极拳会更好:
杨澄甫老师所说:太极拳乃绵里藏针之艺术也。满足了练功者的需要,又能适应体弱多病者疗病健身的需要。男女老少皆宜,使有些医药已无能为力的慢性疾病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不间断的练习,都能使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延年益寿。
练简化太极拳与练传统太极拳效果会有很大差别,简化竞赛套路,用于比赛、表演时间需求,简化套路大大削弱了、传统套路的原有功能和作用,降低了其原有的疗病健身效果。
打个比方:好比烧开水,当水烧到100度沸点时就产生了蒸气,蒸气就是动力,茶壶的盖子给蒸气顶开了,传统太极拳练一遍拳25-35分钟,就好比将水烧开了。身体内部气化了,真气在体内流动,气到那里、血也就流到那里,气血畅通,百病自消,这就是它简单的治病机理的解释。
简化太极拳时间几分钟,就好比水才烧到20度,就不烧了,离开了炉灶,水温很快冷却了。内气还没有发动就不练了,运动量太小了,因此锻炼身体效果就差,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演练时间长的好处所在,练太极拳就是练时间,时间就是运动量,时间短了不行。非得要练二十五分钟以上才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果能练慢一些,将传统套路一遍拳的演练时间延长到三十分钟到三十五分钟,那就更好,防病治病的效果会更好。
“杨氏85式太极拳虽慢"但是能以全身配合催动气血,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稳健而有力。慢如有连续二三十分钟能增强血管弹性,增强筋肉韧带力量,关节灵活"身心协调"。"节节贯穿"可以促进脏腑的自我按摩,濡养五脏六腑,脏腑平衡,很多疾病自然就不会来了。
因练太极拳的时间长,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徽响针刺,腹鸣等感觉。这是经洛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稳定情绪,等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功效。寿命自然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