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而不同 师生与共
王婷婷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我在晋江市老年大学的剪纸与手工班教学的过程中,站在传统文化的视域下开展教学,以剪纸艺术为载体,深入浅出地阐释民间文化,从而树立老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的动手创新能力。
我通过“课前自主探究—课上呈现交流—课后拓展提升”的环节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剪纸与手工学习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欣赏图片,临摹手绘探究的形式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幅作品,体验在创作中自我成长。老年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对剪纸与手工这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虽不陌生,但缺乏对剪纸造型较深刻的认识。对此,我选用了各种剪纸窗花、当前流行红色主题、各种剪纸比赛为教学内容,通过耐心细致的分步讲解与示范,让学生轻松地学会剪纸的技法,积极参加各项剪纸比赛。
在文化视域和学校文化的影响下,我立足于学生实际,每节课的教学都围绕“制作一幅有主题寓意的剪纸作品”的主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剪纸作品的文化内涵,剖析了剪纸作品的制作技艺,让学生在制作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和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学生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不同的效果。面对同样充满文化韵味的剪纸与手工课,我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各尽其美,课堂因为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就是主角,学生自信大方地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兴致勃勃地参与剪纸与手工创作活动。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把剪纸与手工知识和剪纸与手工体验紧密联系生活作为学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活动中生成美。我的课朴实,整节课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花哨的教学设计,仅以常规课的状态呈现有思想、有价值、有温度、有深度、有实效的美术课,让学生在制作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和价值。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说创意、谈鉴赏,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注重以生为本,让学生畅所欲言,分析剪纸图案谐音、寓意及表现手法,表达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在我课堂作业后,通过微信群的剪纸作品和手工作品展示交流学习,学生显然还沉浸在课堂的兴奋中,取得成就感。
传承优秀文化,守护世代匠心。今天我教学生剪纸和做手工,用传统艺术传递温暖与力量。老年学生能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一幅剪纸作品,我都情不自禁要给这些勤学上进、勇于担当的学生们点赞!希望通过我的教学,传统剪纸和手工艺术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也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自觉地学习和传承剪纸艺术,成为民族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生活的创造者、艺术的推动者和发扬者。